您好,欢迎来到阜阳经贸旅游学校!
教育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怀教育事业述评

【来源: 管理员】 【作者:教育部】 【发布时间:2018-02-23】 【点击量:

饱含深情 指引教育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怀教育事业述评

2018-02-23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一纸、一信、一寄望;一书、一言、一深情。借助书信这种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独特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领导人与广大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饱含深情与期待的心桥,传递出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力量,悠远而绵长。

  一封封回信的字里行间,一篇篇贺信、批示的点墨浩瀚,无不饱含着一位大国领袖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师生的亲切关怀,用那般深沉的教育情怀,指引着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前进的方向。

  这是一种精神,饱含理想之光

  精心呵护青春中闪耀的理想之光,悉心涵养奋进中孕育的信念之魂,勉励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大潮中铸就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祖国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时间定格在2017年8月15日,当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的队员们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给他们的回信时,意外、惊喜又激动。当初给总书记写信,只是单纯地想向总书记汇报参加实践活动的体会和收获,没想到真的收到了总书记情真意切的回信。

  “相信这封珍贵的回信会带给每位大学生创业者强大的精神力量,即使遇到再大困难,想想总书记对我们的期望,想想自己的初心,我们也会迎难而上。”反反复复、字字句句将总书记的回信读了好几遍,郑州轻工业学院榆枣红项目组成员方航宇仍难以抑制内心的澎湃。

  延安,这片寄托着青春与梦想的红色土地上,实践团成员们用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对接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助力精准扶贫脱贫中挥洒的奋斗之志,被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再次点燃。

  过去的3年里,北京科技大学“一棵树”团队组织了北京科技大学等11个实践团队的133名学生前往陕北贫困地区与农民交流,在体验贫苦生活的同时想方设法策划销售农产品。“无悔的青春离不开奋斗的实践,我们定将再接再厉,发动更多同学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也希望有机会能够请总书记吃我们在延安扶贫时和农户种的苹果。”团队成员们激动而兴奋。

  总书记的回信,篇幅不长,却字字深情,饱含理想的光辉。因为这是一种关切的目光,它激励着广大青年学生、广大教育工作者,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于创新,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把有教无类的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17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无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还是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无不是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执着探索。

  “总书记好,总书记好!”2017年5月3日,第68个“五四”青年节来临前夕,正在参加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本科二年级2班团支部“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的学生们看见习近平总书记走了进来,纷纷起身,高声向总书记问好。在学校,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资深教授,与青年学生一起讨论,与专家学者座谈,聚焦的主题只有一个:如何加强法治人才培养,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2017年5月5日,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中华职业教育社本着教育救国的宗旨,致力于改革传统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职业教育社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发展职业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是对百年精神追求的褒奖和礼赞。

  2017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惦念着这所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的八十华诞,欣然致贺信:“希望中国人民大学以建校80周年为新的起点,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弘扬优良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繁荣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是对革命精神传承的追寻与寄望。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总书记的所思所望,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读懂了,“延安精神所体现的坚定信仰和使命意识始终流淌在一代代人大人的红色血脉里”,她明白,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贺信精神,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梦激励青春梦,更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这是一种信仰,闪耀奋进之光

  悉心浇灌生命中涌动的奋进之光,激励时代发展中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017年,一个名字让神州大地为之动容——黄大年。

  2009年,已是知名地球物理学家的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任教。凭着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劲头,几年时间便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不幸去世,年仅58岁。

  “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就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如此写道。

  黄大年,无愧于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范本。回顾历史,爱国与奋进的主旋律始终伴随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知识分子追寻理想与真理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一穷二白的境遇,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等一批优秀知识分子回到祖国,在百废待兴的年代里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呕心沥血,他们展现出的那种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已经沉淀为中国青年学子和知识分子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今,这种爱国传统的光彩依然在青年一代身上焕发出新的生命。

  时针指向2017年1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一彰显尊师重教理念并将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文件。文件提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鸣响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号角。

  2017年9月18日,南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大三学生胡一帆,带着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汲取的信仰的力量来到部队,成为一名新入伍的大学生新兵。胡一帆与另外7名一同入伍的南开大学同学一起,被总书记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的精神深深打动。于是,8名大学生新兵一琢磨,就想给总书记写封信,“向习总书记报告,有我们这样一批热血青年、南开学子,立志携笔从戎,在军营里挥洒自己的青春热血”。

  9月23日,他们便在“特别意外”中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总书记在信中写道,“自古以来,我国文人志士多有投笔从戎的家国情怀。……如今,你们响应祖国召唤参军入伍,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为广大有志青年树立了新的榜样”,“希望你们珍惜身穿戎装的机会,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

  南开大学文学院大三学生贾岚珺,是坐在新兵连的学习室里收听收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给他们回信新闻的。“很激动很兴奋,对我们这些初入军营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习总书记对我们作出携笔从戎抉择给予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报效国家行动给予的深情勉励,让我们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莫大的光荣。”贾岚珺说。

  总书记的回信,之于这些青年学子,更像是时代奋进的鼓点,激励着他们高扬理想、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找到青春方向和人生目标,收获成长和进步,以其执着的理想和担当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

  这是一种力量,集聚民族之光

  用心培育苍穹下起舞的民族之光,鼓舞在国际舞台上翩翩起舞的莘莘学子,让他们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莫斯科时间2017年12月30日14时,位于莫斯科友谊大街的中国驻俄罗斯使馆九号厅内,30名中国留学生代表既兴奋又紧张,既激动又幸福,他们通过央视《新闻联播》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的回信。

  “希望你们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胸怀大志,刻苦学习,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优秀人才,把学到的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让青春之光闪耀在为梦想奋斗的道路上。”总书记的话音未落,现场便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60年前,中国留学生不辜负毛泽东主席的殷切期望,回国后报国为民。60年后,我们也要继承前辈光荣传统,报效祖国。”怀着这样的初衷,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博士、莫斯科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卢森通成为给总书记信件起草人之一。“收到总书记的回信,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正如信中所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我们一定牢记嘱托,砥砺奋斗,不负好韶光。”卢森通说。

  时光回溯到60年前。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学生时曾深情地说,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斗转星移一甲子,祖国母亲对海外学子的拳拳之爱未曾改变,中华民族对和平的热爱和向往未曾改变,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愈发鲜明——

  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回信,希望学校发扬传承“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谱写国际友谊新篇章,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2017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首届硕士毕业生回信,希望他们坚持学习、学以致用,行远升高、积厚成器,努力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书写本国同中国友好合作新篇章,成为全球南南合作的践行者。

  冬日的莫斯科,寒风习习,冬雨瑟瑟。而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内的中国学子,无不壮志满怀。虽然身在海外,许许多多像普希金俄语学院研究生王亚南一样的留学生,时时能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带给他们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会接过祖辈、父辈的旗帜,在属于年轻人的新时代里,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研究生赵文君自信地说。(本报记者 柴葳 焦以璇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