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阜阳经贸旅游学校!
教育新闻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需要发力

【来源: 管理员】 【作者:安徽省教育厅网站】 【发布时间:2018-03-06】 【点击量: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需要发力


 

“十三五”时期,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20173月,教育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攻坚计划》),并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从“十二五”时期的“基本普及”,到“十三五”时期的“普及”,显示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视和决心。我们认为,为了在2020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应该继续保持高中阶段教育的普职协调发展,在一些重点地区甚至应该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攻坚的主要手段。但基本前提是,通过深化教育体系的内外部改革,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一、普职协调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才有意义

        在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两种类型,两类教育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背景下,有人将其等同于普及普通高中教育,这势必会影响到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甚至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带来重大影响。需要明确的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不等同于普及普通高中教育,还必然包括中等职业教育。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稳定程度,对于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极为重要

历史证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稳定程度,对于提升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极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跌宕起伏,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也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从1985年到199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基本上维持在11左右,在此期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20%左右一举跃升到40%以上。而1998年到2004年间,在高等教育扩招与普通高中热的影响之下,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连年缩减,此时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常年维持在40%左右,未有明显增长。2005年以后,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逐渐恢复增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方有显著提升,到了2016年已经达到87.5%。可见,如果不能保持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例大体相当,那么很有可能重蹈历史覆辙,无法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的有效提升。

(二)不少地区普职比例的严重失衡,将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带来巨大挑战

然而,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12万所,比上年减少676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01.25万人,比上年减少18.5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3.0%;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656.70万人,比上年减少98.58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1.0%;最新数据,2016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比例下滑至40.25%。随着中等职业学校规模的日益萎缩,高中阶段教育普职11的比例底线已经受到极大挑战。

如果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能够达到50%,全国、各省(区、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那么意味着至少有40%的高中毕业生毕业后不能直接升学,而要选择就业。在培养学生就业方面,中等职业学校显然更有优势。更进一步讲,经过第一次教育分流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这批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明显“学力不足”,如果强制把其放在普通高中培养,在现有普通高中教育模式不改变的情况下,并不见得有利于其发展。而且,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升学趋势已经愈演愈烈,在江浙沪地区升学的比例甚至已经达到七成。随着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由高中阶段向高中后教育阶段转移,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职能已经由就业导向逐渐变为学生生涯进路导向,在为学生就业、创业、留学服务的同时,主要是为高一级职业院校培养合格新生。在无法直接升学的情况下,职业学校学生可以更多地通过中高贯通、中本贯通的形式升学。而且,这批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升学至少有3大好处:第一,在普通高中,他们是最差的“差生”,将备受歧视、边缘化,而在中等职业学校,他们作为最好的生源将备受重视;第二,在培养“学困生”方面,中等职业学校更有经验,他们更有办法培养这批学生;第三,有一种人才适合“宜早培养,宜长期培养,宜贯通培养,如学前教育、商务英语、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等,在中等职业学校升学他们更容易成才。因此,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进程中,仅仅依靠普通高中,单纯通过扩大普通高中规模、增加普通高中数量来完成普及任务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三)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证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仍需要保持普职协调发展

事实上,大多数发达国家也经历过类似困扰。但是,在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的情况下,大多数发达国家仍旧守住了高中阶段教育普职11的比例底线。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2年,世界经合组织主要国家高中阶段教育的普职比情况如下所述:德国普高比例占到51.7%,中职比例占到48.3%;法国普高比例占到55.8%,中职比例占到44.2%;瑞典普高比例占到50.6%,中职比例占到49.4%;澳大利亚普高比例占到49.5%,中职比例占到50.5%;奥地利、比利时、捷克、芬兰等国的中职比例甚至达到70%以上;世界经合组织各国的平均普职比为普高比例占到54.3%,中职比例占到45.7%;其中,欧盟各国的平均普职比为普高比例占到47.3%,中职比例占到52.7%

二、助力“精准攻坚”,中等职业教育更有优势

《攻坚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各省(区、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中西部贫困地区毛入学率显著提升。实际上,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从原有的86.5%提高到90%以上看似只有3个百分点,却需要付出极大努力。另外,由于中西部贫苦地区的毛入学率与东部地区差距悬殊,短期内达到显著提升的目标也绝非易事。这就需要更加强调“精准攻坚”的重要性,即明确毛入学率的“增长点”究竟在哪里,找到影响毛入学率的“短板”。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在助力“精准攻坚”方面,无疑更有优势。

(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提高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

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显然更低。目前,全国仍有4个省区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低于70%,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所在地市中有11个地市毛入学率低于50%,边境县和民族自治县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更低,部分地方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这些地方显然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短板。因此,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有效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另外,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扶贫攻坚的新思想、新目标与新征程,力争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等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无疑将面临重大挑战。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帮助贫困地区人口获得一技之长,从而更有利于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



(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农村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



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显然更低。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性,农村地区享有的优质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众所周知,农村地区生源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结构中占有很大比例,其生源的稳定程度甚至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农村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另外,吸引更多农村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还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进而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根据2014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到 2020 年,我国将努力实现 1 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针对我国目前城镇化发展现状,党中央高瞻远瞩,既指出了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又看到了城镇化发展遇到的问题,明确了城镇化发展目标正确、方向对头是能否走出一条新路的关键,强调“这样一个十分关键的路口”正确的方向就是新型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批农村劳动力无疑仍将是建设的主力军,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则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

(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与普通群体相比,由于各个方面的特殊原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显然更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政策的推行,这一政策已经惠及近2 000万在校生,涵盖了高中阶段教育总人口的近一半,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等群体。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推出更多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提供更为优越的教育环境。基于上述背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无疑将吸引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从而起到“精准攻坚”的作用,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三、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要提高吸引力

一项对高中阶段教育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学生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满意度、了解度以及父母的支持度是影响其高中阶段教育选择的重要因素。简而言之,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问题是影响高中阶段教育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想完成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其关键就在于通过切实的改革措施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正如陈宝生部长所言,对职业教育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要让职业教育“香起来、亮起来、忙起来、强起来、活起来、特起来”。

(一)从内部来看,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质量不高一直是制约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顽疾。中等职业教育要想真正提高自身吸引力,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教学质量。智能制造、机器换人、互联网等在影响我国传统产业、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深刻影响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这意味着中等职业学校必然要孕育一场革命性的彻底变革。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主动去认识、去适应新技术、新产业带来的新专业、新规格、新课程、新模式,积极参与到变革之中,才能永立潮头,处于不败之地,才能有充分的机会去享受新技术、新职业、新职教、新生活。在上述背景之下,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就显得更加迫切。

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把重心放在了课程开发上,而没有充分重视课程改革的校本实施环节,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在校本实施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条件下,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仍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表现在文化课与专业基础课上,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校本实施的重点在教师,而决战则在课堂。虽然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方案、教材变化了,但教师没有变,教法没有变,课堂教学也没有变。目前的课程改革,虽然基本解决了“学的东西要有用”的问题(通过教材改革实现),但是“让学生学起来”的问题(通过教学法改革创新实现)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就导致中等职业学校课堂缺乏应有的活力。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意识到,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内容,还要改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去主动了解学生的大脑结构、认知特点、学习基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必须讲究方法,“爱心、耐心加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实际上,这是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状况所决定的。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行为习惯不良。如果按照普通高中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必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中等职业学校必须积极构建网络学习空间与教学空间,以教师空间带动学生空间,激活职业学校昏昏欲睡的课堂;实现教师(学生)在互联网上教学(学习),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让线(课)下的活动成为线(课)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这场“学习的革命”应该从“关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到“关注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学习”。也就是说,要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打造新型学习平台,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乐趣、学有成效”。  

(二)从外部来看,改革的关键在于完善技术技能人才薪酬制度

为了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我国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宏伟目标。如今,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两大战略性文件的颁布,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起来之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涯选择不再只有就业,而是有了更多的升学机会。与普通教育相比,作为一种跨界教育,职业教育跨越了企业与学校,跨越了工作与学习,一句话,它跨越了职业与教育的疆域,因此,职业教育不能只是在“围城”中办学。因此,我们要学会从教育外部的角度来看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问题。从表面上看,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升学机会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短期吸引力,但长期来看,个体在做出教育选择时必然会进行教育投资与收益的比较,职业发展前景尤其是薪酬待遇是影响其选择的重要因素。



 

 

作者石伟平 郝天聪

本文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